自“0213”疫情发生以来,每一位奋战在抗疫战场的医务人员都是团小火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们用实力与担当,点燃战疫胜利的曙光与希望,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出重要力量。
01 飘扬在战场上的“红”
深受老党员感召,战疫现场申请入党
闻令而动,疫情防控就是责任。年龄超50岁的易主任,是名经验丰富的医生,也是名资历深厚的老党员。作为队长的他第一时间响应区卫生健康局发出的紧急征召令,带领医院20名医务人员,连夜奔赴沙头街道,秉持着身为医务人员的责任与担当以及对党的忠诚与信仰,冲锋在前、勇于担当。超一个半月的时间里,每日长达12小时的工作,高强度地持续运转。对于像易主任这样的大龄医生来说难免吃力,可他从未说过一句苦,总是默默地埋头苦干。有的队员劝他别太拼,让年轻人多做些就好,他却摆摆手说“ 不论年龄,党员在关键时刻就该冲锋在前,主动作为 ”。他的所作所为也深深打动着其他队员。在他的影响下,队内其余8名医务人员也纷纷表达出自己想要入党的意愿,在易主任的帮助下,8名医务人员在沙头街道内连夜写下入党申请书。当这8封入党申请书寄送到医院党支部时,无不令人动容。这一封封手写的入党申请书流露出的不仅是这群医务人员为人民服务的赤子之心,更是对党的领导坚定的信仰与拥护。
02 战疫阵线上的青春能量
无惧身体损伤,青年医生坚守一线
在这次的战疫战场上,除了谱写出“老党员以身作则,影响8名医务人员‘战地’果断申请入党”的佳话,医院青年医生们也在用实际行动,贡献出他们的力量。
蒋珊是福田区妇幼保健院第二批派往沙头街道支援的医务人员之一,也是名预备党员。出发前,她手部刚做过一次手术,正处于恢复期,她的膝盖也存有旧疾。但由于当时支援任务紧急且医院人手紧张,在接到任务后,她并没有向领队说出自己的病情,而是以最快的速度收拾好行李完成集合,与队员们一起出发前往沙头街道。支援期间,蒋珊所负责的工作是扫楼,也就是上门采样,每天穿着密闭的防护服,爬7栋7层楼挨家挨户为居民采样,患有旧疾的蒋珊,膝盖处因为过度劳损,变得肿胀起来,还形成了积液,但蒋珊每天依旧咬咬牙坚持了下来,直到被队长发现后勒令她立即休息治疗,可是,她才休息了两天,腿部伤势刚恢复,她又再次出现在采样现场与队员们一起并肩作战,她说“ 现在是疫情防控关键时期,每位医务人员都在超负荷运转,只为早日赢下这场‘战疫’,这种时候更不能掉链子,手伤腿伤晚上休息一下就能缓解,不能停下手上的抗疫工作,争取尽快赢下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人民生命健康安全也能早日得到保障 ”。在她的身上,充分彰显年轻一代医务人员有勇有为、无私奉献的良好品质,展现出医疗“后浪”巨大的能量。
03 抗疫战场上的“先锋兵”
时刻出现在最需要的地方,帮扶医生火速抗疫
2021年9月,福田区妇幼保健院派出三名妇产科专家贾晓婕、曹晓焱、何慧芳前往广西开展健康对口帮扶工作。2022年2月25日晚,身处广西的三名医生突然接到深圳疫情形势严峻需支援的通知,连夜购买高铁票于第二天清早启程返回深圳。在沙头街道内,三名医生作为妇产科专家医生,分别进驻到上沙社康以及下沙社康,为沙头街道内封(管)控区域的孕产妇提供基础产检服务。
为尽快保障封(管)控区域内孕产妇的健康安全,三名医生与社康工作人员联合社区工作人员只花费了两天的时间,就把封(管)控区域内近900名的孕产妇挨个进行电话随访评估,并把她们的情况记录在册,按照评估出的风险等级妥善安排好孕产妇来社康产检的先后顺序。同时,建立健全封(管)控孕产妇产检流程。专门建立专属咨询群,为封(管)控区域内的孕产妇提供线上咨询、指导等服务。她们每天早上7点开始工作,直到凌晨1-2点才能休息是常有的事。如今,曹晓焱与何慧芳两名医生仍旧坚守在上沙社康,为封(管)控区域内孕产妇提供基础产检服务。贾晓婕医生则在下沙封(管)控区域解封后,马不停蹄地赶往区二院(涉疫孕产妇收治定点医院),转身又投入到另外一处的抗疫战场上,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保障着孕产妇的生命健康安全。
从健康对口帮扶转战抗疫现场,这三名医生没有一天休息时间,像陀螺般不停地在战疫阵线上持续运转。她们说“ 我们只是千千万万医务工作者当中的一枚‘螺丝钉’,哪里需要就在哪里,发挥着‘钻劲’永远稳固坚守岗位,和战友们一样,想早日打赢这场战疫。”持续高强度地运转,这当中的艰难与困苦没有击倒她们,反而令她们掷地有声地发出“坚定战疫”的回音。她们是医疗队伍里的“先锋兵”,永远走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